中美文化差异:美国留学生活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4-06-12 编辑: usaedit1
一个人在国外生活,无论在那里生活的时间长短,都会遇到文化冲突。产生这种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文化冲突有时候会以很可笑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为大家讲的两个故事就是我在美国留学期间遇到的糗事,也可以说是中国习惯和美国文化碰撞出的幽默火花。
到不了的餐厅——领略汽车的重要性
在美国,有时候吃饭是个大问题。如果你不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可能就会饿肚子。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还没有买车,秉持在中国溜达着找饭馆的习惯,我在一个月里把住所附近靠步行就能到的大大小小的餐厅吃了个遍。但是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这座小城里,要吃到好吃的,你还是要走更远一点。
我当时的室友是个中国人,我们俩都是吃货,俩人坐在一起一合计,一致认为作为年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胃,还是应该付出一些努力。虽然没有车,但我们有一双年轻的脚啊,于是我们决定找一家靠步行一小时之内能走到的好餐厅。我们打开电脑,按照距离和餐厅风格进行筛选,最终选中了一家名为红龙虾(Red Lobster)的海鲜餐厅。早就听朋友们说过这家餐厅,我们决定周末去饕餮一番!
由于初来乍到,不了解美国的餐厅礼仪,我和室友做了详细分工。我负责查找餐厅点餐礼仪,比如开胃菜、甜点都怎么点,高档餐厅小费怎么给;我的室友则负责查找着装礼仪,查一查红龙虾到底是什么档次的餐厅,需不需要穿正装等等。
总之,在周末之前,我们两个按照博士生做研究的方式,分析了各种文献资料,并对相关同学做了采访,我们俨然成了美国餐厅的专家。一般而言,在美国的餐厅就餐比在欧洲餐厅要随意很多,基本都不用穿着正装,只要不是穿短裤、凉鞋就行。
当然,在特殊场合和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穿着“正式的短裤”也是一种表示身份的象征。比如在美国南方的一些大学里,男生身着长衫T恤,穿一条到膝盖的休闲短裤(不能是运动款),将上衣掖在短裤里,腰上扎上皮带,这就是一种特有的南方绅士的着装方式。
除非是特别高档的法式餐厅,一般来说,即使你穿凉拖、运动裤、大T恤,也不会有人轰你出去,不过就是自己觉得丢人罢了。经过室友的研究,红龙虾餐厅虽说是比街边小馆子好一些,也不算特别高档的餐厅,处于中等。因此,我们决定身着休闲装前往,但长裤和皮鞋是必须穿的。
我们从打印机上把路线图打印了出来。在图上看,这家餐厅离我们的住所其实不远,正常的话一个小时肯定能走到。吃饭大概用一个多小时,吃完后再走回来,不仅享受了美味大餐,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那天正好是个晴天,万里无云,正适合锻炼和享受美食。但事实证明,我们只进行了锻炼,没有享受到美食。原因是——没路!
那天我们是在经过一座立交桥时意识到这一点的。在地图上,这座立交桥和国内的立交桥没什么两样,是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国道”的交汇,以前搭朋友的车出门旅行或采购时经常路过这里,那时坐在车里感觉这座立交桥和国内立交桥没什么区别。但是当我们以行人的视角来看它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根本没有给行人留出通道。换句话说,这是座只有车能走,人却过不了的桥。
从家里出门一直走到立交桥的这段路,都有专为行人设置的人行道,但这条人行道在立交桥前中断了。透过桥看对面,不远处就是红龙虾餐厅,过了桥后人行道又重新出现,好像刻意不让我们过去似的。左看看、右看看,就是没有能够通行的道路。我们只得眼睁睁看着这顿饕餮大餐随风而去。看着汽车一辆辆飞驰而过,我俩不约而同地抱着肚子,因为我们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此时,天气也开始热了起来,9月份的美国南方依旧湿气很重,尤其是到了中午,穿着长裤和皮鞋的我从头到脚开始冒汗,本打算到了餐厅可以吹吹冷气,凉爽一下,却没想到只得在热腾腾的路面上站着发呆。再看看我的室友,他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是个理科生,喜欢对事情前因后果的逻辑进行分析。他看了看手上的地图,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我们选择绕行那条路,或许可以过去,不过还要走上两个小时。”而文科出身的我现在满脑子想的是“赶快买辆车吧”。
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早就听师哥师姐说过,在这里如果没有辆汽车,简直无法生存。当时我的理解是在这里工作、办事都需要去离住所很远的地方,所以车是个必需的代步工具。但我万万没想到,即使很近的地方,没有车也无法到达,我和室友这次离红龙虾餐厅虽然只有几步之遥,但仍旧无法到达。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型城镇,步行的概念甚至在很多人意识中已经淡化。
以前常听人说,美国大部分地方过了晚上7点,大街上都看不见什么人。当时觉得美国人的生活好无聊,后来才发现,不是人们没有夜生活,而是大家都在汽车里赶去参加夜生活,大街上当然看不见人了。
我们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掌握了大量的餐厅知识和礼仪,穿了合适的衣服和鞋子,想好了要吃的美味佳肴,但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怎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