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象第五大道的传奇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2-12-12 来源: sohu 编辑: joe
12月29日,我们在纽约的最后一天。在WINNY家用纽约的最后一顿早餐时,WINNY问我们今天还想去哪里看看。我们盘点一下脑海中纽约的知名地方,还剩下中央公园、大都会博物馆还没去过。WINNY说,这几个地方都在第五大道,今天又是好天气,全家人一起去冬游吧。
5th Avenue,第五大道,纽约繁荣的标志,商业的旗舰。我们从家里驾车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先到了中央公园。走进中央公园,高大的乔木上没有一片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草坪上却还是一片绿色,加上四季常绿的松柏,中央公园里还是生机盎然。今天是个大晴天,公园的长凳上、咖啡厅的座位上、水池边的条石上,坐着不少享受阳光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年轻人大多在运动,或者慢跑、或者遛狗,各得其乐。从入口处走进公园百来米,路上坐着一位戴着礼帽、阅读书本的铜雕人像,一只野鸭也被人像的读书吸引,站在人像跟前看着书本出神。孩子们也忍不住走到铜像边,看看他正在看什么书,什么书这么吸引人?看书的大人、好奇的孩子、出神的野鸭,构成一幅求知的图画。
中央公园的空旷使之成为运动的天堂。儿子阳阳JASON与哈伦HARLEN决定来一次跑步比赛,距离从池塘边跑到百来米开外的另一处雕像。孩子们的跑步和笑声惊动了在路边寻食的松鼠,也吸引了在路边休憩的老人们的眼光。在纽约如此闹市中,竟然有一片脱离都市喧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妙处,真不由佩服当年的城市规划师的大手笔生态规划和城市管理者的生态远见。今天的中央公园,足足占了曼哈顿1/8的面积,成为都市中的生态绿肺和休闲天堂,也带动了中央公园周边的地价和房价高涨。据说,中央公园边的豪华公寓,最高价达到每平方米10多万美元,生态价值和土地效应体现地淋漓尽致。
从中央公园的南头开始,就进入了繁华的第五大道商业街。双向四车道的路面,在道路两侧几十层楼高的建筑的对比下,更显狭窄。抬头上望,出了各式各样的广告牌,只能看到一条狭窄的天空。第五大道汇集了全世界的顶级名牌,从中国人熟知的LV、GUCCI、DIOR,到一些非著名的百年家族品牌,应有尽有,吸引了全球富豪贵族以及普通游客的目光。除了全球顶级的高档商场、酒店、餐厅等商业设施外,第五大道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依然保留着众多的文化设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图书馆、教堂等,都向公众免费开放。处处都谈钱的纽约,在精神与文化方面却提供众多免费的大餐,让每一个美国人,都可以接受公平与无门槛的文化与精神教育,这一方面,当今“处处向钱看”的中国,需要反思与调整。
由于大都会博物馆停车位非常少且非常贵,而第五大道上又不能泊车,我们发挥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让司机把我们在大都会博物馆放下后继续在大街上兜圈,我们利用有限的十来分钟拍照留念。等到我们拍照完毕,汽车正好兜一圈把我们接上继续前行。在纽约图书馆,我们如法炮制,在二十分钟内观摩了纽约图书馆的公共图书区和艺术展示区,走出图书馆时正好汽车转会到大门口。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一点多,孩子们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了。在美国几天都是吃西餐,WINNY决定带我们去品尝正宗的中餐。哪儿有正宗的中餐,当然是CHINA TOWN唐人街了。从第五大道转过N多个街区,穿过昨天旅游时经过的金融区,我们就看到了唐人街的标志——鸦片战争禁烟英雄林则徐的铜像,铜像下立着一个石牌坊,写着“华裔军人忠烈坊”。林则徐穿着清朝官服,站在一个三四米高的立柱上,双手被在身后,沉思的眼光看着远方——亚细亚银行。没办法,曼哈顿寸土寸金,没有空间让林大人远望了,最多也就几十米了。
进入唐人街主街——EAST BROADWAY东百老汇大道,街道两边到处都是各种中国字的广告牌,繁体中文字夹杂着简体中文字,与灰暗略显破旧的建筑交织,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香港中环。主街两边的商业让人吃惊的混杂,“第一龙兴海鲜蔬菜市场”上面是“华人旅游”,“利安药材行”旁边是“新旺酒庄”,“佛德寺”旁边的店面是“21世纪房地产经纪”,“丫蜜西饼屋”上面是“康州金神大赌场”……如此混杂却又和谐地共存共生,这就是曼哈顿的唐人街。
沿着东百老汇大街前往数百米,我们把车停在布鲁克林大桥底下。桥下正是唐人街著名的“怡东商场”和“怡东大酒楼”。“怡东商场”一层售卖各种食品、饰品、手机、电信等,地下一层是各种服装和小百货店,与国内四线城市的小商品市场颇为类似。穿过“怡东商场”首层的店铺,我们走上“怡东商场”的二楼,计入了一个典型的中国餐厅——墙壁上挂着中国画,菜单上写着中文字,餐桌上坐着的都是中国人,耳边听到的都是中国话——以粤语、福建话为主,点菜也是中国饭菜。由于过了下午两点,酒楼不点正餐,只能点小吃。我们从推来推去的点心车上点了正宗的广式点心——蜜汁凤爪、叉烧包、蒸虾饺、干炒牛河、烧麦……好久没吃正宗的粤式点心,我、张静、阳阳和WINNY都吃的不亦乐乎。HARLEN哈伦却面露难色,不肯动筷,原来HARLEN已经习惯西餐的饮食,毕竟他是美国人啊。
我和张静都在广州生活过一年多,这顿中餐让我们的味蕾重温了广州美味,纽约的多元化可见一斑。我问老板娘,为什么做得这么地道?老板娘说,这间酒楼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了,老板、大厨都是从香港广东来的,现在不仅是纽约人品尝中国美味的地方,也是很多新来华人寻找工作、交流信息的平台。唐人街的居民,过去以香港人、广东人为主,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福建人成为唐人街的主导人群。难怪WINNY说,今天的唐人街 “不懂福州话,难找好工作”。
用完晚餐已经三点多。马上要到纽约市的下班高峰,我们启程前往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路上,依次经过美国移民局、华盛顿大桥、河边的码头、郊区的工厂、物流堆场……曼哈顿在我们背后逐渐远去,落日的余辉下,帝国大厦反射着暗淡又倔强的光芒。这正如现在的美国经济,虽处于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却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崛起的活力。
再见,曼哈顿!再见,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