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路漫漫:星际之旅让人变懒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3-03-09 编辑: hl
来自法国的宇航员同时也是飞行工程师的罗曼-查尔斯回忆道,床太小而且太窄了,以至于他不得不经常把脸埋在胳膊里睡。他说:“我只能学着像这样去睡。”但是在模拟任务的最后几个月,即使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睡眠模式,对于进行提高俄语技能这类的脑力消耗大的任务,却变得很吃力。相反,他把闲暇时间花在了电子游戏“反恐精英”上。查尔斯回忆说:“这样可以帮我渡过难关。”
直到任务的最后20多天,志愿者对即将结束的隔离生活感到兴奋,精力才恢复到接近任务刚开始时的水平。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一位没有参与实验的心理学家格洛丽亚-里昂说:“这些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在于,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保持巅峰状态去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并且当紧急事态发生时作出应急反应。他们的研究表明美国宇航局以及其他组织需要密切关注如何设计相应措施以避免宇航员产生运动功能减退的问题。”
丁格斯说,在未来,非自然条件下的宇宙航行必须尽力效仿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例如,“火星500”实验房间里的荧光灯发射的波长在可视光谱中绝大部分属于绿光和黄光,蓝光则很少。他说,蓝光很重要,因为地球大自然的黎明之光大部分由蓝光组成,而黎明之光预示着大脑到了清醒的时候。同时,在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宇航员也必须遵照紧凑的日程安排。
“火星500”宇航员的睡眠时间并不完全同步,这会增加意外事故的风险。丁格斯说:“想象一下一块表每天走24小时20秒,另一块表则正好走24小时……久而久之,这两块表将会完全不同步,而这正是我们想确保不在宇航员身上发生的。”研究者注意到,在整个模拟任务中,一位船员长期饱受失眠的困扰。据他所述,在整个任务期间,该宇航员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并且睡眠质量低下。另一位宇航员的睡眠习惯则完全与计划脱节。他的睡眠—工作周期变成了25小时,并且在其他人都清醒时经常打盹。
来自英国萨里大学的一位没有参与实验的生理学家德克-简认为,研究结果说明当相关机构因长期任务的需要而录用宇航员时,应考虑到候选人已经养成的睡眠习惯,“例如,你一定要确定的是,这些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夜猫子”。
美国大学新闻美国教育新闻美国留学资讯美国招生动态美国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