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开课传授《论语》等中国哲理课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3-12-04 编辑: lily
在哈佛大学,有一门号称能“改变人生”的课程引起了学生们的追捧。这门课教的是中国古代学者所提出的深奥的中式哲理,学生们要认真阅读经过翻译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 《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并积极地将教授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授普埃特在当代美国的社会背景下教授中国古代的哲理,让学生们接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观,还有一系列美国人此前并不了解的思维方式。
改变学生的观念
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里,自我陶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正在呈上升趋势,而对于人们该如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问题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听起来很像现在的美国社会,但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迈克尔·普埃特告诉他的学生们,2500年前的中国也是如此。
普埃特在哈佛大学开了一门名为“中国传统伦理与政治理论”的课程,目前有700多名学生上这门课,是哈佛大学内排名第三的热门课程,仅次于《经济学入门》和《计算机科学入门》。2007年,普埃特第二次开设这门课程时,涌进教室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不得不坐在台阶上和讲台边,甚至连走廊里都是人。为此,哈佛大学将这门课的授课地点换到了桑德斯剧院,这是哈佛大学校内最大的讲堂。
中国古代学者所提出的深奥的中式哲理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美国学生?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门课程中包含了伦理论证,这是哈佛大学极具挑战性的核心学习要点之一。此外,普埃特还大胆地向学生们承诺:“这门课程能够改变你的人生。”
普埃特的学生们表示,教授的承诺是真实的——利用中国古代的哲理,普埃特为学生们提供了具体的,但又违反直觉,甚至是具有革命性的观念,这些观点能教育学生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去年上过 《中国传统伦理与政治理论》 课程的学生伊莉莎白·马尔金说:“这门课完全改变了我对自己、同龄人的看法,也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不要过于“深谋远虑”
普埃特要求学生们认真阅读经过翻译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并积极地将教授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普埃特在当代美国的社会背景下教授中国古代的哲理,让试图在社会中立足的青年学生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如何才能创建一个更好的社会,如何才能过上充实的生活。
普埃特让学生们了解的不仅仅是一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观,还有一系列美国人此前并不了解的思维方式。
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学生求学的目的似乎更为功利化。普埃特说,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正沿着非常明确的道路,朝着切实的事业目标前进。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10年中,哈佛大学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数量出现了急剧下降,这一趋势在全美的人文学院中都有所体现。对哈佛的学生来说,金融业是最受欢迎的就业去向。普埃特发现,如今的学生们早已定下了实际的就业目标和计划,他们在选课时,甚至在参加课外活动时,都会朝着既定的目标靠拢。
普埃特却告诉他的学生们,在做重要的人生决定时过于“深谋远虑”、过于理性都是错误的。那些中国古代的哲人们会表示,上述这种策略会使人局限于一点,而无法接纳其它的可能性。
“那样的学生根本不会去注意生活中真正能激励、鼓舞他们的事情,”普埃特说,“而这些事情才能真正使人实现个人抱负、拥有振奋人心的生活。”
美国大学新闻美国教育新闻美国留学资讯美国招生动态美国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