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靠着笔记搞定美国课堂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5-09-14 来源: 转载 编辑: Alice
我三年前机缘巧合,我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从留学到工作,我和印象笔记结下了不小的缘分,它也逐渐成为我生活工作各方面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从小到大我在英语方面都是佼佼者,本科又学的是英语翻译。演讲,考试,看英文书我都不在话下,自以为到了美国可以如鱼得水,然而残酷的事实从我下飞机的那一刻就包围了我。初到美国,各方面都不适应,连去麦当劳点份套餐都很困难,因为我连麦辣鸡腿汉堡怎么说都不知道。
新环境带来的挑战非常多,还没来得及适应房子,交通和街区,就要跑去学校上课。而美国课堂是留学生最难适应的一环。老师和同学的讲话速度都很快,所讲的内容又很专业,如果课前没做好功课的话,课堂上根本就是煎熬。我当时注意到美国同学或是带着电脑,或是带着笔记本,每堂课都能记录下很多东西,而我却茫茫然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一学期下来,笔记本白花花的,脑子里也空荡荡的。我那时候便意识到:要想成功求学,必须要提高课堂的收获和效率,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像美国同学一样,学会如何记笔记。
怕听不懂老师的英文而错过重要信息?那就放心大胆的录音吧!
美式教育并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互动方式。很多时候,老师抛砖引玉说一段比较重要的话,然后就轮到学生们头脑风暴,大胆讨论了。在我上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的时候,我的教授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她的风格是只说重点,不说废话。最开始的时候我也像美国同学一样带着笔记本,试图记下老师讲的所有重点。虽然我有翻译的基础,可以用各种符号语言进行速记,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刚刚理解了老师说的第一条重点并记录下来,老师已经讲到第四条重点了。几堂课下来,我的笔记零零散散,知识的获取也是断断续续。轮到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并不能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而我本人又非常喜欢这门课,当时那种不能完全发挥自己,不能完全融入美国课堂的沮丧感非常强烈。
后来有个美国同学建议我录音,他说他学西班牙语的时候就将老师的课和自己的发言全部录下来,一方面是为了留存信息,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己的语言能力。我听了之后便效仿起来。可是手机自带的录音功能相对独立,难以和当日的课堂笔记结合。于是我尝试使用了印象笔记的录音功能。
我会在老师讲解重点时,打开印象笔记右上角的录音功能。这个录音功能很流畅,并不会干扰其他功能的使用,所以我在录音的同时,可以快速记录重点内容,录音笔记两不误!课后复习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反复研究录音里的内容,这样一来,任何一条重要的信息都逃不过我的耳朵啦。
头脑风暴来袭时文字表达效果不好?那就让图片来取代文字吧!
头脑风暴的意义就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灵感,记录这些灵感的时候绘制图片会比干巴巴的文字更便捷。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插入图片,同时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工具栏对图片进行编辑和补充。虽然看似零散,但对于整理思路至关重要。我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脑中有了片段,就会用线条和简单的文字编辑成图片,后期再汇总成完整的文字。这样坚持一学期,就会发现自己的认知程度在慢慢提高,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敏捷,这对快速融入美国课堂大有裨益。
还是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知识的统一与自身能力的关系。同样,我会先打开录音功能,目的是记录我的组员们都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我同时用符号画图,将大家的想法一一记录。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小组成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写上自己的任何想法,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箭头和问题来表达。最后我们再总结成一段完整的文字作为小组总结。这一过程非常动态,非常有效率。最主要的是我头一次有了课堂参与感。
记笔记是一个让你学会筛选、归类、管理的过程。我们现在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选出对自己有用的,而摒弃无用的。我最开始不知道怎么记笔记就是因为不知道哪些信息与我相关。所以我努力学着记笔记,因此几乎每天都要使用到印象笔记,操作比较熟练了以后,我发现它不光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还可以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小助手。
回国以后我依然和外国的朋友们保持联系。最近,在我给大家寄明信片的时候就充分用到了印象笔记的提醒功能和待办事项功能。我在大家的地址前面都添加了选项框,如果这个人的明信片已经邮寄出去了,就打上check标记,这样就不用担心遗漏了哪位好友。同时还可以设立提醒时间,把自己的时间规划起来,让生活有条不紊。
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时我还是会怀念小时候随身带个笔记本随手写写画画的日子。可是,背包里的书本已经被电脑,手机和iPad取代。印象笔记对我来说是一个既可以让我保留些许情怀,又能让我事倍功半的好伙伴。从留学到工作这一路,从不知道如何使用到不断开发新功能,笔记和生活,早就已经融为一体。
美国大学新闻美国教育新闻美国留学资讯美国招生动态美国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