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杜克大学的办学细节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3-09-30 编辑: lily
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配置“高端”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虽有针对新生的心理测试,普查学生的心理情况,可是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却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只有三四个人,根本无法对庞大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救助和危机干预,这导致心理服务工作大多停留在“心理普查”上。这表面上是重视学生心理问题,也能拿出“档案”来进行业绩展示,可是却无法深究。现实是,由于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干预,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现象有增多迹象。
杜克大学从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出发,不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可是据该校心理咨询老师介绍,在她的记忆中,没有一名自杀的学生。杜克大学的本科学生数为6000多人,而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34人,其中29人为专职心理咨询人员,5人为行政人员。在29名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中,有4名注册心理学家,4名心理医生。
从中可见,心理咨询服务的差别从何而来。杜克大学是把心理咨询服务做到实处,从人员配备上就加以充分保障,而我国内地高校虽然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却并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而这种形式上的做法从本质上说却又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所谓的心理服务,无意中走到了服务的反面。
立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
作弊调查、诚信教育的差别,根源也一样。总体而言,内地高校的诚信教育关注的不是结果,即是否有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学术规范,而是展示学校是否进行了诚信教育,以及这一教育尽快取得怎样的成果。这当然无法让诚信教育脚踏实地,那种不坦然面对学生不诚信现象的态度其实就是不诚信。不仅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如此,内地高校还将学术不端作为“家丑”,不愿意调查、处理,甚至充当保护伞。即便社会舆论质疑高校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严重,但学校并不会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以学生为本,就必须立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杜克的老师们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而设计,他们深知,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举办的意义。
我国高校也一直宣称以学生为本,但由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学校办学其实是对上负责、对行政负责,而不是对教育、对学生负责。在学校里,行政机构庞杂,行政人员众多,但对学生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却不多,如与学生事务最密切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就一直面临缺乏专业人员的问题。一个心理咨询室的人员还不如一个校长办公室的秘书多,这也可看成是内地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三个月参加的实践项目超过国内大学四年
在杜克大学访问期间,我见到多位内地留学生,其中有三位虽然到杜克大学留学才三个月,可都谈到这里与国内四年大学学习完全不同,对他们的改变极大。尤其是有关自我认识和职业发展方面,让他们有全新的认知。
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变化真有这么大吗?
高强度教学激发学生潜能
这三个学生从国内名校本科毕业,选择的都是杜克大学一年的MMS项目(管理硕士,Master of Management Studies)。虽然我早知英美都有一年、一年半的硕士教育项目,但对一年硕士教育究竟能给学生多少收获是有些怀疑的,更不要说三个月就让学生发生很大的变化了。而进一步追问发现,一年的教育只要清晰定位,科学设计,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职业化过程,把学生从刚大学毕业不明确职业方向的状态提升到对自己充满信心、职业素养大为提高的境界。
一年制的课程型研究生,在国外本来就是职业教育,并不像我国内地长期来将研究生教育都作为学术性教育。在杜克大学,这一年的教育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职业导向的教育,因此高度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上述三位学生告诉我,与国内会计学、物流管理、经济学就学一些知识、概念不同,这里每门课程的学习完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比如市场营销课程,总共6周时间,每周要求学生做两个案例,再加上一个大案例,全程一共有13个案例,光花在案例上的时间就至少39个小时(每个案例3小时);商务谈判课程,每周要求学生参加一次谈判演练,主题各不相同,老师会把模拟谈判过程录下来,对学生进行评点及评分。除此之外,每门课程还会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计划。这三个学生三个月下来,参加的实践项目已超过国内大学四年,感受到变化是必然的。
杜克MMS项目的教学安排分为5个学期,除冬季学期间隔一个月之外,其他学期之间休息一周。每个学期上3门课,总计上15门课程。这样的安排使整个教育教学的节奏极快。杜克大学的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高强度的教学,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
这也是让这三个学生感到有些“吃不消”的地方。其中一个学生告诉我,她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5小时,通常早上5点起床一直忙到深夜。和我见面这天,她掰着手指一算,自己有7项活动要参加。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看是国外实行精英教育学校的常态,大学生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过关”。
充分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适应职场
更令学生们感到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是,杜克大学有充分的资源提供给学生使用。这些资源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资源,而是社会资源、校友资源。
首先,该项目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名职业导师,给学生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只要预约,职业导师每次可给学生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当然,是否咨询职业导师由学生自主决定,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
其次,项目还给学生配备了“志愿导师”。所谓“志愿导师”,即由校友担任志愿者,给学弟学妹提供成长建议。这一导师计划与职业导师不同,学校明确每个学生必须保证接受“志愿导师”三次指导,每次30-45分钟。这三个学生都表示从中受益良多。
再次,杜克商学院建有完备的校友数据库,学生在求职时,可以方便地查询校友求职去向、工作去向,由此向校友咨询求职事宜,并可得到校友不同程度的帮助。在杜克的学生看来,这也是在利用“人际关系”,但不是不正当的特权或人情交易,而是发展校友关系,把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关心延续到毕业的校友。
在这三名学生看来,学校这样做也是“没办法”之举。美国大学竞争十分激烈,对于商学院来说更是如此。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没有实现价值提升,谁会选择呢?何况这类教育本就应该以职业为导向,学校完全按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来设计课程,开展教学,是应对市场竞争,也是对学生负责。
按理,专业硕士教育就是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是,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与学术性硕士教育相比,在师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并没有明显差别,而再和国外大学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其职业化、应用化程度差距则更大。有学生感叹,国内大学也可以建校友数据库,整合校友资源为在校学生所用,可是有多少学校抓这一工作呢?建校友数据库,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办学者转变教育理念,办学不是追求政绩,而是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然而,在计划体制中,学校的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只对上负责而不对学生负责,有不少学生也混日子,只图一张硕士文凭。
美国大学新闻美国教育新闻美国留学资讯美国招生动态美国学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