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留学生喜欢抱团 语言问题or文化差异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5-06-25 编辑: usaedit1
这有什么奇怪的,人类本能嘛。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当然会倾向于跟自己有共同点的群体混在一起。
不要说生活在国外会跟本国人抱团,有一次与一位女士(她是迈阿密人)讲起这个话题,她是这样说滴:
哦别说你们外国人了,以前我去纽约上大学,发现迈阿密人在纽约也抱团的——大家在一起开party说:“艾玛纽约好冷!”
……
我:“……- -b……”
以上说的是人类的共同存在的对不确定性的不安和对安全感需求。
事实上,之前我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维吾尔族大学生喜欢和汉族同学交朋友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非常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某种程度上简直是perfect match。
另一个问题的题主感觉(一些)维吾尔族大学生“很难交往……想说话却总觉得对方跟你保持心理上的距离,他们总是喜欢和自己族的朋友来往”,其实往往也是外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看法。
然而恐怕也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中才存在这样的现象。几年前,我还在国内上大学之时,我们大学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就是韩国人。那时候我对韩国留学生也抱有同样的疑惑——“为什么他们不愿意与当地人交往?”、“为什么只跟韩国留学生交流?”、“为什么整天说韩语(既然都来中国了,来都来了)?”等等。
再后来去了美国……感同身受,逐渐理解了上述疑惑产生的原因。
所以除了人类共有那些跳出comfort zone之后的感受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会让某些国家或者民族在这一问题上表现的更明显呢?我个人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由于文化的影响,普遍比较含蓄,尤其是会担心对别人提出要求/寻求帮助是“麻烦别人”(尽管这并不代表他/她不会坑你)这种“担心麻烦别人/让别人讨厌”的潜在心理,在来到另外一个国家的时候简直达到了顶峰。
比如说,课业上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在因为语言有障碍的情况下),许多中国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跟老师聊聊或者写邮件给老师,问问老师可不可以帮助他们,而是选择默不作声得忍受,或者跟同班的中国学生吐槽(如果彼此熟了的话);
再比如,听到当地学生之间聊得流行话题/词汇自己不太懂,许多中国学生是不会主动问的(尽管在内心深处ta可能很想加入对话),因为担心“这样问多了会不会令别人讨厌?”(虽然ta其实根本一个问题都没问过)——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希望对方能照顾到自己是歪果仁,get到自己听不懂的眼神/脑电波,而主动跟自己作出解释,把自己拉倒对话中。
——是的,这个“希望对方主动get并主动帮助(否则会被认为可能对方根本不想帮忙/对话,也就不要提出要求自取其辱)”是一个跟美国社会非常不同的文化现象。这一点甚至从知乎和Quora (国外问答网站)上本国网友对待歪果网友回答的做法中就可以看出来。在知乎上,如果网友们对待受欢迎的外国用户,譬如一些回答中出现错字或不妥当的措辞,会踊跃的主动前来修改(主动提供帮助尽管当事人没有提出要求);而我在Quora上的回答(我自信上面一定有很多类似的大小错误)几乎从来没有人主动修改,更不要说被人在评论里指出。
上述对比诚然有我在Quora上关注者不多的缘故,但是更重要的是,(据我观察)美国社会似乎更倾向于认为,如果当事人没有提出要求或很明显得做出需要帮助的举动,有时候主动提供帮助(如改正外国人说话时语音/语法的错误)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对于美国人而言,如果你没有主动提出加入对话/纠正(我的)发音语法错误etc.,那说明你可能对他们聊的话题不感兴趣、不希望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可能是两国社会中最大的文化差距之一。而这一社交文化上的不同,尽管我们可能知道,却也很难改变潜意识对自己行为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