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生集体作弊余波难息:作弊呈现低龄化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3-03-27 编辑: Hely
世界的难题
哈佛文理学院院长史密斯在今年2月1日发给所有学生的电子邮件中说,这么大规模的作弊事件“前所未有”。哈佛大学一个委员会正着手制订方案,以推动强化校园诚信文化,提升学生道德标准。他写道:“现在,大家应该共同反省并行动。”
的确,是需要反省。据《哈佛深红报》的报道,哈佛大学中作弊现象并不鲜见。2011年2月,教务长哈里斯领衔在哈佛大学广大教职员和学生之间,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诚信评估”工作,重点调查师生对待“剽窃和作弊”行为的态度。调查的结果令人惊讶:86%的参与调查的教职员,表示看到过“严重的书面作弊”行为;70%的教授称,发现过“严重考试作弊”行为;48%的学生承认有过“严重的书面作弊”行为,有22%的学生承认有过 “严重考试作弊”行为……
一份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报告则显示,在19世纪40年代,只有20%的美国大学生承认有过作弊行为,而今这一比例已升至75%以上。不仅是在美国,欧洲高等学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英国《星期日独立报》的报道称,过去3年里,英国80所大学共发现4.5万多名大学生存在“学术作弊”行为。
虽然美国并没有联邦统一规定的学术规范,但是每一所大学都有关于学术诚信方面的详细规定。一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在考试中不能以任何形式作弊,由任课教师来定义作弊行为。一些惩处的规定也很类似,南加州大学和塔夫茨大学,如果学生在带回家考试中有 “未经教师授权的合作行为”,属于违反第三级校规,该科成绩将得到“F”或者“0”分。
目前,美国各高校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学术不诚信现象。耶鲁大学举办有“学生诚信意识周”活动,试图吸引学生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关注,推行减少学术不诚信现象的新举措。
“坎贝尔法则”
更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于,作弊行为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现象,即渐渐向中小学转移。
仅在美国高中,学生的作弊行为,就高达56%。
更让人忧心的是,学生没有将作弊、抄袭行为视为“不道德”行为。
根据约瑟夫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青少年道德调查结果显示,有62%受调查的高中生承认,“抄袭作业现象比往年更加多了”。而与此同时,该调查还显示,92%受调查者“对自己的道德品行”表示满意。
家长[微博]的态度也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担忧。根据全美公共广播电台的一项调查,有2/3的家长觉得作弊现象 “不是什么大事”,并且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这么干”。
学术不诚信现象为何愈演愈烈?
原因很多,如技术方面的原因。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海量的共享信息与知识,为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作弊更加容易。
哈佛大学教务长哈里斯在评价这起集体作弊事件时,就表示:“科技手段在这起事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使共享更加简便,也使人们对此的态度更为随意了。”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唐纳德·坎贝尔,在1976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坎贝尔法则”:“愈是使用量化的社会指标作为社会决策的依据,就愈容易产生腐化的压力,也就愈容易曲解和破坏原本想要监控的社会历程。”如果将此法则套用在学术领域上,过于倚重成绩来评定学生,就容易带来学术不诚信现象。
还有学者试图从文化角度来解读学术不诚信现象。美国学者大卫·卡拉汉提出了“作弊文化”的概念,并著有《作弊的文化》一书。他还创办了一个名为“作弊文化”的网站,旨在揭露美国社会各行各业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卡拉汉认为,学术不诚信现象不能单单怪大学生,因为在学生身上反映的是其家庭、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而在美国社会,已经形成为了追求成功而不在乎手段的社会风气。作弊的诱惑之所以增强,是因为过去20年来政府不断松绑法令、民间不断抨击政府,导致规范不法的机制衰退。
美国大学新闻美国教育新闻美国留学资讯美国招生动态美国学校信息